

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是貴州省教育廳直屬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全國機械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全國機械行業骨干職業院校、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貴州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計劃建設單位。
系部 | 專業名稱 | 分類考試招生計劃 | 專項類招生計劃 | |
中職生 | 高中生 | |||
機械工程系 | 機械制造及自動化 | 40 | 54 | 4 |
數控技術 | 30 | 40 | 0 | |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 | 10 | 40 | 0 | |
工業互聯網應用 | 20 | 30 | 4 | |
藥品生產技術 | 30 | 60 | 2 | |
智能醫療裝備技術 | 20 | 30 | 0 | |
電氣工程系 | 機電一體化技術 | 20 | 50 | 4 |
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 | 20 | 40 | 0 | |
電梯工程技術 | 20 | 20 | 0 | |
工業機器人技術 | 20 | 10 | 0 |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30 | 40 | 10 | |
信息安全技術應用 | 10 | 10 | 4 | |
大數據技術 | 20 | 30 | 2 | |
汽車工程系 | 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 | 20 | 20 | 0 |
新能源汽車技術 | 40 | 70 | 0 | |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 | 20 | 10 | 0 | |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 40 | 10 | 0 | |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 50 | 30 | 0 | |
經濟管理系 | 大數據與會計 | 40 | 50 | 10 |
電子商務 | 50 | 50 | 5 | |
旅游管理 | 30 | 20 | 0 | |
黨務工作 | 0 | 20 | 0 |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術 | 50 | 50 | 5 |
工程造價 | 30 | 70 | 0 | |
建設工程管理 | 40 | 46 | 0 |
嚴格按貴州省物價主管部門批準的項目及標準執行。
學費:3500元/年,住宿費:一號宿舍樓每學年1100元,其余宿舍樓每學年800元,預收書本費500元。
分類考試招生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內容,達到畢業要求,發給國家承認學歷的、經教育部學籍、學歷電子注冊的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專科畢業證書,并以此具印。
(一)高中類:參加全省高考報名的2013年(含)以后畢業的應、往屆高中畢業生,且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須完成11門課程考試,考試成績8門課程達到C等及以上等第。
(二)中職類:已參加我省高考報名的應、往屆中職畢業生。
(三)專項類:貴州戶籍退役軍人和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企業員工和基層農技人員。
(一)按照考試最終成績及專業報考要求,在學校分類招生專業計劃中,按志愿優先的原則,以填報志愿從高分到低分進行錄取。如果某專業計劃未錄滿,可在未達到所填專業錄取要求的愿服從調劑考生中進行調劑;對未達到所填專業錄取要求的不服從調劑考生將不予錄取。
(二)錄取分數計算
1.高中畢業生:按照普通高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有關規定:“學生須完成11門課程考試,考試成績8門課程達到C等及以上等第的考生,可領取高中畢業證書”。達到此條件后,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11門課程總成績(折算為百分制)占40%加職業技能適應性測試成績60%計算總分。(全部考試分數四舍五入后保留小數點后兩位計算)
2.中職畢業生:學生須完成中職課程,可領取中職畢業證書,以參加2023年分類考試招生中職畢業生文化綜合考試成績占40%加職業技能測試成績占60%計算總分。(全部考試分數四舍五入后保留小數點后兩位計算)在考生分值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技術技能測試考試分數高的同學,若此情況下有職業技能測試考試的分數完全相同的同學,按照文化成績的高低錄取。
(三)對在校期間獲教育部牽頭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及以上、教育廳牽頭舉辦的貴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及以上的中職生可免試進入高職(專科)院校學習,但專業須相同或相近,對符合免試條件并獲得三等功以上獎勵的退役軍人,由高職(專科)招生院校按照程序考核公示后予以免試錄取。具體免試名單,以教育廳審核下發為準。
(四)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執行2023年貴州省招生主管部門對考生的加分政策。
(五)高中畢業生及中職畢業生語種為不限語種。身體及健康狀況的要求,執行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訂并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相關補充規定。要求考生身體健康,無傳染性疾病,符合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新生的基本條件,不限男女生比例。
(六)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結果將在貴州省招生考試院網站和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招生就業網進行公示。
經貴州裝備制造職業學院公示確認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2023年全國普通高考的考試。
詳情 >學校地址:貴陽市清鎮市職教城東區將軍石路1號
聯系方式:0851-82774715
江漢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學校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01年10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原江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漢口分校、武漢教育學院、武漢市職工醫學院四校基礎上合并組建新江漢大學。2002年6月,學校整體搬遷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同濟大學歷史悠久、聲譽卓著,是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14年的發展,同濟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上海體育學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簡稱“上體”,是由國家體育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體育類普通高等學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單位。學校入選中國政府獎學金資格學校、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試點院校、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上海市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北京體育大學(Beijing Sport University),位于北京市,簡稱北體大,由國家體育總局直屬,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院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的高等體育院校。
武漢體育學院原名中南體育學院,是新中國首批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體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遷至湖北省武漢市,1956年更名為武漢體育學院,為國家體育總局直屬,2001年調整為國家體育總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