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運動訓練專業
運動訓練專業(專業代碼040202K)是教育學門類下設體育學中的一個專業,以體育學和教育學為學科基礎。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創辦于1972年,198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被確定為湖北省品牌建設專業,2010年被教育部、財政部批準成為第六批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5年獲批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19年被列為首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是武漢體育學院辦學的主體專業之一,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聲譽和社會影響力。本專業教學、訓練、科研、實習實訓及對外交流條件優越,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訓練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管理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培養的學生如王宗源、尹成昕、呂會會等曾多次在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全運會等國內外重大賽事中摘金奪銀。目前,本專業正以回應新時代國家對不同層面體育人才培養的需求為引領,不斷深化專業改革,致力于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專項技能突出”的應用型人才。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優良的思想道德素養與科技人文素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與獨立思考能力,較強的現代體質健康理念與創新意識,能夠系統掌握運動訓練基本理論與方法、運動項目技能及其教學、訓練方法,初步具備運動專項科學研究能力,服務于新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學校、運動隊及俱樂部等部門從事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科研與管理的多元化、應用型人才。
2.培養特色
目標特色:發揮競技運動水平及學科專業平臺優勢,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的提高,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專項技能突出的應用型人才。
課程特色:以培養國家需求的人才為宗旨,構建以專項教學訓練為主的技術課程群,及與之相配套的體育學、教育學基礎理論學科課程群體系。
實踐特色:服務 “奧運爭光”及“健康中國2030”戰略,打造專項訓練和職業訓練融合的現代化、高質量實踐平臺。通過專項職業技能實踐與應用、專項訓練實操與專項體能測試、教育實習與實訓等多種實踐路徑與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專項技術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提高復合型專業人才的培養成效。
3.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運動訓練專業本科學生正常修業年限為4年(根據學籍管理規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遲1-2年畢業)。學生達到畢業要求,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4.招生項目
田徑、籃球、排球、足球(十一人制)、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蹼泳、跳水、賽艇、皮劃艇靜水、皮劃艇激流回旋、滑水、帆船、摩托艇、跆拳道、拳擊、摔跤(自由式、古典式)、柔道、體操、藝術體操、技巧、圍棋、高爾夫球、鐵人三項、橄欖球、沙灘排球、空手道、花樣游泳、沖浪。
(注:籃球項目考生使用籃球或三人籃球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均可報名,按照籃球項目考試方法與評分標準參加籃球專項考試。橄欖球項目考生使用七人制或十五人制橄欖球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均可報名,按照七人制橄欖球考試方法與評分標準參加橄欖球專項考試。)
(二)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專業代碼040204K)源于1953年建校之初的活動性游戲教研室, 1991年在全國體育院校率先成立武術系,2003年更名為武術學院。經過六十多年發展,擁有國家級武術散打培訓基地、龍獅運動科研基地、武當武術研究中心、健身氣功培訓中心、全國武術館(校)人才培訓基地、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研究和實踐平臺,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國家體育總局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教材與在線課程建設牽頭單位,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湖北省楚天學者崗位,民族傳統體育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民族傳統體育學二級學科博士點,已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等多層次武術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質量、教育資源均居于全國領先水平。
1.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與科技人文素養,較強的終身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系統掌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運動教學、訓練、競賽和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和傳播、推廣、傳承、創新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力,能勝任武術教育訓練、大眾健身養生、公安特警特勤等工作崗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培養特色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立足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產業、文化發展需求,遵循“文武并重,德藝雙修,承傳統文化,育創新人才”的教育理念,構建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養成教育”學生管理模式,強化“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
3.修業年限與授予學位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本科學生正常修業年限為4年(根據學籍管理規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遲1-2年畢業)。學生達到培養方案畢業要求,頒發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畢業生,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4.招生項目
武術套路、武術散打、中國式摔跤。
2023年招生總計劃:1055名。
注:以上計劃為擬定計劃(含保送錄取優秀運動員),正式計劃以上級部門下達為準。面向全國招生,不列分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