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選擇中外合作辦學時,“計劃內” 與 “計劃外” 是兩個高頻卻易混淆的概念。不少家長和學生因分不清兩者差異,誤選不適合的項目,甚至面臨學歷不被認可的風險。
核心區別一:招生方式與錄取渠道,是否走高考志愿是關鍵
計劃內中外合作辦學是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正規學歷教育,招生流程與普通本科 / 專科完全一致:
學生必須參加全國普通高考,達到所在省份相應批次錄取控制線(如本科線、專科線),并在高考志愿填報系統中,填報有計劃內招生資質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或機構(有獨立招生代碼),由省級招生部門統一投檔錄取。
例如,北京郵電大學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合作舉辦的 “電信工程及管理” 專業,屬于計劃內招生,在各省本科一批次填報志愿,錄取分數線與北郵普通專業接近,學生需通過高考正常錄取。
計劃外中外合作辦學則不納入國家統招計劃,招生獨立于高考志愿體系:
多數項目對高考成績無硬性要求(或僅作參考),主要通過學校自主命題考試(如語言測試、專業基礎測試)或審核材料(高中成績單、語言證書)錄取,部分項目需參加面試。
例如,某高校與美國某大學合作的 “國際本科項目”,屬于計劃外招生,學生高考后可直接向該校國際教育學院提交申請,通過英語筆試和面試即可錄取,無需在高考志愿中填報。
核心區別二:學歷認證效力,能否獲國內文憑是核心
計劃內項目的核心優勢是畢業可獲中外雙文憑(國內 + 國外) ,且均受國家承認:
學生完成學業后,除獲得國外合作高校的學位證書(需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還能獲得國內合作高校的普通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本科 / 專科畢業證),與普通統招學生的文憑完全一致,學信網可查,可用于考公、考研、就業等所有場景。
比如,上海交通大學與法國 KEDGE 商學院合作的 MBA 項目(計劃內),畢業生可獲上海交大碩士畢業證、學位證,以及法國 KEDGE 商學院 MBA 學位證,雙證均受國家認可。
計劃外項目僅能獲國外學位證書(需認證),無國內高校文憑:
學生完成學習后,若赴國外合作高校繼續深造并畢業,可獲得外方學位證書,需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后,等同于國內同等學歷;若僅在國內完成部分課程未出國,通常只能獲項目結業證書,無學歷效力。
例如,某高校計劃外 “2+2” 國際本科項目,學生國內學習 2 年后,需自行申請國外高校(不一定是合作院校),若成功入學并畢業,可獲外方學位證書(需認證);若未出國,僅能拿到該校頒發的 “項目結業證”,不能作為學歷證明。
核心區別三:培養要求與費用,計劃內更規范、費用更低
計劃內項目的培養方案需經教育部審批備案,課程設置、學分要求、師資配比均有嚴格規范:
外方課程占比通常不超過 50%,核心課程由中外雙方教師共同授課,語言以雙語或中文為主,部分專業有出國學習要求(如 “2+2”“3+1” 模式)。
學費雖高于國內普通專業,但低于計劃外項目,本科階段年均學費一般在 2 萬 - 6 萬元(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可能略高。
計劃外項目的培養方案靈活性更高,但規范性差異大:
課程以引進外方課程為主,多采用全英文授課,核心目標是為學生出國做準備(如語言強化、學分對接),部分項目與外方高校學分互認,學生可憑國內學分申請國外院校。
學費普遍較高,本科階段年均學費通常在 8 萬 - 15 萬元,部分高端項目費用更高,且出國后需額外承擔國外高校的學費和生活費。
核心區別四:適合人群,按升學需求精準匹配
計劃內項目更適合希望 “穩拿國內文憑”,兼顧國際化教育的學生:
適合高考成績達標,想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提升外語能力、接觸國際課程,但不愿放棄國內統招文憑,未來傾向在國內發展(如考公、進國企)的學生。
計劃外項目更適合明確計劃出國深造,高考成績未達預期的學生:
適合高考成績不理想(如未達本科線),但有出國意愿,希望通過國內過渡學習(語言、學分),降低直接出國的適應難度和成本,未來計劃在國外就業或移民的學生。
關鍵提醒:認準 “教育部備案”,避免踩坑
無論選擇計劃內還是計劃外,第一步需在 “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 查詢項目資質:
計劃內項目均在 “中外合作辦學碩士 / 本科 / 專科名單” 中可查,有明確的審批編號和招生計劃;
計劃外項目需確認是否在 “中外合作辦學非學歷教育項目名單” 中備案,未備案的項目學歷可能無法認證,存在風險。
綜上,中外合作辦學計劃內與計劃外的核心差異集中在招生方式、學歷效力、費用和適配人群上。計劃內是 “統招 + 雙證”,適合求穩且需國內文憑的學生;計劃外是 “自主招生 + 外方學位”,適合明確出國的學生。選擇前需結合自身成績、升學目標和經濟條件,優先選擇備案項目,避免因混淆概念導致決策失誤。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留學 “低齡化” 的趨勢下,不少家長將目光投向馬來西亞,為孩子規劃初高中留學之路。但這一選擇是否明智?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不少選擇馬來西亞留學的學生,會擔心 “回國后學歷不被認可”“被貼上‘東南亞水碩’標簽”。馬來西亞留學回國就業競爭力到底怎樣?如何避免陷入 “水碩” 爭議?
不少學生選擇馬來西亞留學,不僅看重性價比,也關心 “畢業后能否留下工作”。留馬工作難度如何?計算機、工程、酒店管理這些熱門專業的崗位缺口大不大?本文結合馬來西亞就業政策與行業需求,拆解留馬工作關鍵要點,幫你規劃職業路徑。
計劃去馬來西亞留學,不少人會糾結 “選公立還是私立”:兩類學校在排名、學費上差距大嗎?畢業難度和就業前景有何不同?本文從留學生最關心的 4 個維度,拆解公立與私立大學的核心差異,幫你匹配更適合的院校類型。
計劃申請馬來西亞留學,不少人會卡在英語成績上:不同學校的英語要求有何差異?沒有雅思或托福成績,是不是就沒法申請?本文結合馬來西亞高校招生政策,拆解英語成績標準,同時詳解 “語言班” 這一備選路徑,幫你理清申請思路。
計劃去馬來西亞留學,不少人會擔心安全問題:校園里會不會有犯罪?會不會遭遇自然災害?生病后醫療靠譜嗎?本文結合當地治安數據、留學生經驗,從校園安全、自然災害、醫療保障三方面拆解,幫你清晰判斷馬來西亞留學的安全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