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衛校自然要選擇好一點的衛校就讀,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福建的衛校哪些才算得上是好的衛校,一旦選擇了錯誤的學校耽誤的可是自己的一輩子啊,以下是中職網小編整理的福建的中職衛校,排名順序不分先后,以下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漳平職業中專學校、漳平衛生職業中專學校分別創辦于1984年和1972年,2005年兩校強強聯合,2012年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學校占地75畝,師資力量雄厚,設施齊全,辦學質量高。漳平衛校衛生專業在省衛生學校中享有較高聲譽。學校是省級“職業技能先進單位”,龍巖市級“文明單位”和市級“安全文明校園”。
品牌專業打造特色:開設工藝美術、機械加工技術、學期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會計、電子與信息技術、計算機應用、建筑工程施工、護理、口腔修復工藝、藥劑等專業。其中工藝美術專業是龍巖市首個培養造型藝術的專業;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是跟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聯辦的五年專。
福建省龍巖衛生學校(簡稱龍巖衛校)成立于1934年,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辦學底蘊,學校一直秉承著“修醫德、精技能、濟世致遠”的精神,為八閩大地、紅色搖籃培育了數以萬計的衛生專業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被人們譽為閩西“白衣天使的搖籃”。
創立于1979年的莆田衛生學校即將邁入第四十個年頭。在近四十年的積淀中,莆田衛生學校源源不斷地為莆田及周邊地區輸送了大批醫療衛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我市經濟社會和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福建省莆田衛生學校是國家教育部承認的一所公辦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創辦于1979年,已為莆田地區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行業輸送了2萬多名衛生技能人才,得到了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可,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現有專兼職教師80多人,目前擁有莆田十多個穩定的實習基地,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了良好條件和有力的保障。2016年7月1日成建制并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并與學院相關專業進行中高職銜接。
2006年9月,學校搬遷到海口鎮區,新校園占地面積139202平方米(216畝),建筑面積達59586平方米。
建校以來,學校先后設置過護士、西醫士、助產士、婦幼醫士、公衛醫士、中醫士、衛生監督、衛生信息管理、臨床醫學大專班、中西醫結合大專班、高護班等專業,以及舉辦各類進修班、培訓班、成人中專、職業高中等,向社會輸送各類醫療衛生技術人才3萬余名,校友遍及全國各地、東南亞、日本、北美等國家。學校現有護理、助產、農醫、藥劑、醫藥衛生財會、康復技術、醫學檢驗技術、3+2護理專業、3+2助產專業。在校生4300余名。現有實驗室 66間,圖書館現有紙質存書10萬余冊,電子圖書100萬種。
福建省閩東衛生學校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城西風光秀美的富春溪畔,是一所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是福建省“綠化紅旗單位”,福建省鄉村醫生培訓分中心,福建省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培訓分中心。創辦于1958年8月,時稱福安專區衛生學校,校址位于福安城關南湖米倉里,原福安專區中醫進修班舊址。1959年9月,在福安城關程家邊(今南郊)征地17.8畝,奠基建校,1960年8月竣工,9月遷入。
福建閩北衛生學校是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和南平市級文明學校;是閩北唯一一所醫藥衛生類具有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資格的百年老校;是創建于1904年的閩北首家職業學校。百年的歷史積累了深厚的底蘊。學校地處閩北中心的建陽區,毗鄰武夷山,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福建省中等衛生學校中辦學實力較強、辦學規模較大、辦學質量和辦學聲譽較高的學校。學校突出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注重對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長期以來,以“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深受社會各界贊揚。
福建省永定衛生職業中專學校,于1988-06-01 在龍巖掛牌成立,學校地址位于享譽海內外的客家發祥地和客家人聚集地之一的龍巖,龍巖 永定縣鳳城鎮寒陂下1號(郵編:364100),,我學校迄今已經成立31年,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我學校主要經營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開設醫士,護士,助產士等),學制三年,培養衛生技術人才,,我學校本著制度與人文相結合的管理思想,憑借美麗的校園環境,舒適的住宿條件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已成為每年龍巖評價好的學校之一。
福建省誠毅技術學校創建于2004年(原名為福建省誠毅科技中等技術學校),是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創辦,以培養中、高級現代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的職業技術學校。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設有護理系、藝術與教育系、現代服務系、機械與工程系、計算機系、升學部五系一部,開設航空服務、民航安檢、護理、助產、學前教育、平面設計、中餐烹飪、電子商務、汽車應用與維修等20個專業。現有學生6000多名,教職工300余名。學校總部坐落于偉大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故里——集美學村。依托學村濃厚的人文氣息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學校確立以“以生為本、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技能強校”的辦學導向,堅持“誠以待人,毅以處事”的嘉庚精神,實行就業導向、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