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專升本報考中,不少考生糾結 “聯合培養項目分數是否更低”,想借此降低升學難度。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的錄取分數多數情況下比校本部(本科院校普通專升本專業)低,但并非所有省份、所有專業都如此,差異受 “省份政策、本科院校層次、專業熱度” 影響顯著。2026 年有專升本計劃的考生,需結合目標省份與院校的具體情況,理性看待分數差異,避免盲目跟風報考。
一、核心結論:多數省份 “聯合培養分數低于校本部”,但有 3 類例外
從全國各省專升本聯合培養的實施情況來看,約 80% 的省份存在 “聯合培養分數低于校本部” 的情況,分數差距通常在 10-30 分;但 3 類情況例外,需特別注意:
情況分類 | 分數特點 | 典型省份 / 案例 |
多數常規情況 | 聯合培養分數比校本部低 10-30 分 | 湖北、山東、河南、湖南 |
例外 1:“雙一流” 本科院校 | 聯合培養與校本部分數基本持平,甚至更高 | 江蘇(如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如浙江工業大學) |
例外 2:熱門專業 | 高需求專業(如計算機、護理)分數差距縮小 | 各省均有,如湖北省護理專業聯合培養與校本部僅差 5 分 |
例外 3:部分省份統一劃線 | 無分數差異,按統一分數線錄取 | 廣東、江西 |
實例驗證:不同省份分數差異對比
湖北?。?024 年湖北工業大學(一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專業,校本部普通專升本錄取線 225 分,與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聯合培養項目錄取線 200 分,差距 25 分;
山東?。?024 年青島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 專業,校本部錄取線 210 分,與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的聯合培養項目錄取線 185 分,差距 25 分;
江蘇?。?024 年南京工業大學(“雙一流”)“化學工程與工藝” 專業,校本部與聯合培養項目錄取線均為 230 分,無差距;
廣東?。?024 年全省專升本統一劃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省控線 180 分,校本部與聯合培養項目均按省控線錄取,僅按志愿優先級篩選,無額外分數差異。
二、分數較低的 3 個核心原因:政策導向與培養定位決定
專升本聯合培養分數低于校本部,并非 “學歷含金量低”,而是由其培養定位與政策目標決定,主要有 3 個原因:
1. 政策目標:拓寬??粕龑W通道,降低實踐型學生門檻
各省設立聯合培養項目的核心目標,是讓 “實踐能力強但理論成績稍弱” 的專科生有更多升學機會。這類學生往往在??齐A段專注實訓(如汽修、護理實操),理論考試分數不占優勢,聯合培養較低的分數線能幫助他們實現 “專升本”,避免因理論短板錯失升學機會。例如,某專科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實訓操作能力突出,但英語、數學成績較差,普通專升本校本部錄取線 210 分,聯合培養 190 分,使其順利錄取。
2. 培養資源:??圃盒7謸虒W,降低本科院校招生壓力
聯合培養由??圃盒3袚糠只A課程教學(如前 1 年在專科學習),本科院校無需投入全部教學資源,因此可適當降低分數線,擴大招生規模。同時,專科院校的實訓資源能匹配聯合培養 “強化實踐” 的定位,即便學生分數稍低,也能通過專科階段的實訓彌補理論差距,不影響后續本科學習。
3. 報考認知:部分考生對 “聯合培養” 存在誤解,報考熱度較低
仍有部分考生誤以為 “聯合培養學歷檔次低”“在??圃盒W習沒含金量”,不愿報考,導致聯合培養項目報考人數少于校本部,院校為完成招生計劃,不得不降低分數線。例如,某本科院校校本部普通專升本專業報考人數與計劃數比為 5:1,聯合培養僅為 2:1,分數線自然更低。
三、報考注意事項:別只看分數,3 點需優先考量
即便聯合培養分數更低,考生也需結合自身需求綜合判斷,避免因 “只看分數” 后悔:
1. 優先看 “本科院校層次”,而非分數差距
聯合培養的學歷認可度,核心取決于合作的本科院校層次。例如,“雙一流” 本科院校的聯合培養項目,即便分數與校本部持平,也比 “普通二本院校校本部” 更有價值(如就業時企業更認可 “雙一流” 院校學歷)。若目標是 “提升學歷檔次”,應優先選擇優質本科院校的聯合培養項目,而非單純追求 “低分”。
2. 確認 “培養地點與資源”,避免錯失本科校園體驗
部分聯合培養項目 “全程在專科院校學習”,學生無法享受本科院校的校園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學術講座),若看重 “本科校園生活”,需提前查看培養方案,選擇 “分段培養”(如后 1 年進入本科院校學習)的項目。例如,某考生報考聯合培養后,發現全程在??圃盒W習,無法參與本科院校的社團活動,感到落差較大。
3. 關注 “專業匹配度”,分數低不代表專業適合
部分聯合培養項目的專業是 “本科院校冷門專業”,分數線低但就業前景一般(如某些文科類冷門專業),若為 “低分” 選擇不適合的專業,反而影響未來發展。建議優先選擇 “自身擅長、就業需求大” 的專業,即便分數稍高,也比 “低分但冷門” 的專業更有性價比。
四、2026 年報考建議:分情況制定策略
成績中等,想穩妥升學:選擇 “普通本科院校的聯合培養項目”,利用分數優勢提高錄取概率,同時確保專業適配;
成績優異,想沖優質院校:若目標 “雙一流” 本科院校,聯合培養與校本部分數差距小,可直接報考校本部;若分數接近但不穩,可將聯合培養作為 “保底”;
看重實踐與地域:若想留在??圃盒K诘貙W習,或強化實踐能力,優先選擇 “本地專科與本科合作的聯合培養項目”,兼顧便利性與實踐需求。
分數低是優勢,但非唯一報考標準
專升本聯合培養錄取分數多數低于校本部,是降低升學難度的優質選擇,但考生需理性看待 —— 分數低是政策與培養定位決定的優勢,并非 “學歷含金量低” 的信號。2026 年報考時,應結合 “本科院校層次、培養資源、專業適配度” 綜合判斷,而非單純追求低分,才能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專升本路徑,實現學歷與能力的雙重提升。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通過專升本聯合培養獲得本科學歷后,不少考生擔心 “聯培” 標簽會影響后續考研、考公、考編,甚至誤以為 “學歷認可度低,報名會被拒”。實際上,聯培升本屬于全日制普通專升本范疇,學歷效力與普通專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編中無額外限制,僅需滿足各類考試的統一報考條件。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學習中,部分學生因 “專業興趣不符”“家庭地域變動” 想轉專業或轉學,卻擔心 “聯合培養模式特殊,調整無門”。實際上,這類調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廳統籌政策”“校校合作協議” 雙重約束,比普通專升本(非聯合培養)更嚴格,且需所有合作主體一致同意。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學費收取標準是考生關注的實際問題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專科上課,學費按??剖者€是本科收?”“分段上課會不會兩邊收費?”。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學費有明確政策依據,無論培養地點在哪,均統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專業學費標準收取,與??圃盒W費無關,僅部分特殊情況有細微調整。
不少考生擔心:專升本聯合培養若兩年都在??圃盒I险n,會錯過本科院校的優質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師資),導致學習資源 “打折”。實際上,兩年全程在專科上課的聯合培養,資源并非 “絕對縮水”,而是 “適配性調整”—— ??圃盒5膶嵺`資源更貼合需求,本科院校也會通過多種方式補充核心資源,關鍵看 “資源是否匹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