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學費收取標準是考生關注的實際問題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專科上課,學費按專科收還是本科收?”“分段上課會不會兩邊收費?”。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學費有明確政策依據,無論培養地點在哪,均統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專業學費標準收取,與專科院校學費無關,僅部分特殊情況有細微調整。2026 年有報考計劃的考生,可通過以下解析明確費用構成與繳費細節。
一、核心原則:學費統一按 “本科院校標準” 收,與培養地點無關
各省教育廳在專升本聯合培養政策中,均明確 “聯合培養學生屬于本科層次教育,學費按本科院校同專業標準執行”,這是全國統一的收費原則,核心原因有兩點:
學歷層次決定收費標準:專升本聯合培養最終頒發本科畢業證,屬于本科層次教育,學費需遵循本科院校的收費體系,而非按專科層次(專科院校學費通常低于本科)收取;
培養成本由本科院校主導:聯合培養的課程設置、考核標準由本科院校制定,即便部分課程在專科院校授課,核心培養成本(如本科師資、學術資源)仍由本科院校承擔,因此需按本科標準收費。
例如,湖北省教育廳明確規定:“專升本聯合培養學生的學費、住宿費等收費項目及標準,按照合作舉辦本科教育的高校(即本科院校)同專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收費標準執行”;山東省也要求 “聯合培養專升本學生學費由本科院校統一收取,收費標準與本校同專業普通本科生一致”。
二、分培養模式解析:不同上課地點,收費標準無差異
無論專升本聯合培養是 “全程在專科上課” 還是 “分段在本科、專科上課”,學費均按本科院校標準收取,僅繳費流程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分兩種情況:
1. 全程在專科上課:學費仍按本科收,由本科院校統一管理
即便學生兩年均在專科院校學習,學費也需按本科院校同專業標準繳納,通常由本科院校統一收取,再根據合作協議向專科院校劃撥部分教學經費(如課時費、實訓耗材費),學生無需向專科院校額外繳費。
實例:山東省某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專升本聯合培養項目(全程在專科上課),合作本科院校同專業普通本科生學費為每年 4500 元,聯合培養學生學費同樣為 4500 元 / 年,由學生通過本科院校的繳費平臺(如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繳納,專科院校僅負責提供教學場地與實訓設備,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
2. 分段上課(專科 + 本科):全程按本科標準,無 “雙重收費”
若聯合培養采用 “1 年專科 + 1 年本科” 的分段模式,學生在專科院校學習期間,仍按本科院校標準繳納學費,無需向專科院校補繳差價或額外費用,避免 “兩邊收費” 問題。
實例:湖北省某 “護理學” 聯合培養項目(1 年專科 + 1 年本科),本科院校護理學專業學費為每年 5200 元,學生第一年在專科院校學習時,繳納 5200 元學費至本科院校;第二年進入本科院校學習,仍按 5200 元 / 年繳納,全程無額外費用,專科院校與本科院校僅通過合作協議結算教學成本,不涉及學生繳費。
三、特殊情況:3 類例外情況的收費說明
雖有統一原則,但部分特殊情況的收費會有細微調整,考生需重點關注:
1. 校企聯合培養:可能額外收取 “實踐培訓費”,但需備案
若聯合培養項目涉及企業深度參與(如 “校企合作訂單班”),企業提供專項實訓設備、崗位實習機會,可能會額外收取 “實踐培訓費”,但需滿足兩個條件:
費用需經省教育廳、物價局備案,公示具體收費標準(如每年 1000-3000 元),不可擅自收費;
費用單獨列出,與學費分開繳納,且需注明用途(如 “企業實訓耗材費”“崗位指導費”)。
例如,河南省某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校企聯合培養項目,本科院校學費 4800 元 / 年,企業額外收取 2000 元 / 年的 “實踐培訓費”(已備案),學生每年需繳納 4800 元學費(至本科院校)+2000 元實踐費(至企業),兩項費用均有官方公示,無隱性收費。
2. 民辦本科院校聯合培養:學費高于公辦,但仍按本科標準
若合作本科院校為民辦院校(民辦本科學費通常高于公辦本科),聯合培養學費需按民辦本科同專業標準收取,可能比公辦專科院校學費高,但仍屬于本科收費范疇,與專科無關。
例如,浙江省某民辦本科院校與專科院校合作的 “電子商務” 聯合培養項目,民辦本科同專業學費為每年 22000 元,聯合培養學生學費同樣為 22000 元 / 年,雖遠高于專科院校 6000 元 / 年的學費,但符合民辦本科收費標準,有教育部門備案文件。
3. 住宿費:按實際住宿地點標準收取
與學費不同,住宿費按 “實際住宿地點” 收取:
全程在專科上課:住宿費按專科院校的住宿標準繳納(如 800-1200 元 / 年);
分段上課:在專科學習時繳專科住宿費,在本科學習時繳本科住宿費(本科院校住宿費通常略高,如 1000-1500 元 / 年);
住宿費由住宿院校收取,與學費繳納對象可能不同(如學費繳本科,住宿費繳專科),需注意區分繳費賬戶。
四、2026 年報考建議:3 步確認學費細節,避免踩坑
第一步:查本科院校招生簡章,明確收費標準
報考前登錄合作本科院校官網,在 “招生信息 - 專升本” 欄目中查找《招生簡章》,查看 “學費標準” 板塊(如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4500 元 / 年”),確認是否有 “聯合培養專項說明”,避免僅憑專科院校信息判斷。
第二步:咨詢兩地院校,確認繳費流程
向專科院校招生辦確認 “是否需要向專科繳費”,向本科院校教務處確認 “學費繳納方式(線上 / 線下)、繳費時間”,避免因流程不清錯過繳費(如忘記在本科院校平臺繳費,導致學籍異常)。
第三步:警惕 “隱性收費”,核實備案情況
若項目涉及 “實踐費”“材料費” 等額外收費,要求院校提供省教育廳、物價局的備案文件,確認費用合法性;對 “模煳收費”(如 “建校費”“管理費”)堅決拒絕,必要時向當地教育部門舉報。
學費按本科收是原則,細節需提前核實
專升本聯合培養學費統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專業標準收取,與培養地點、專科院校學費無關,僅住宿費按實際住宿地點收取,部分校企合作項目可能有備案的額外實踐費。2026 年考生無需擔心 “全程專科上課按專科收費” 的問題,只需提前查本科院校招生簡章、確認繳費流程,就能清晰規劃費用預算,避免因收費問題影響報考。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通過專升本聯合培養獲得本科學歷后,不少考生擔心 “聯培” 標簽會影響后續考研、考公、考編,甚至誤以為 “學歷認可度低,報名會被拒”。實際上,聯培升本屬于全日制普通專升本范疇,學歷效力與普通專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編中無額外限制,僅需滿足各類考試的統一報考條件。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學習中,部分學生因 “專業興趣不符”“家庭地域變動” 想轉專業或轉學,卻擔心 “聯合培養模式特殊,調整無門”。實際上,這類調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廳統籌政策”“校校合作協議” 雙重約束,比普通專升本(非聯合培養)更嚴格,且需所有合作主體一致同意。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學費收取標準是考生關注的實際問題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專科上課,學費按專科收還是本科收?”“分段上課會不會兩邊收費?”。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學費有明確政策依據,無論培養地點在哪,均統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專業學費標準收取,與專科院校學費無關,僅部分特殊情況有細微調整。
不少考生擔心:專升本聯合培養若兩年都在專科院校上課,會錯過本科院校的優質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師資),導致學習資源 “打折”。實際上,兩年全程在專科上課的聯合培養,資源并非 “絕對縮水”,而是 “適配性調整”—— 專科院校的實踐資源更貼合需求,本科院校也會通過多種方式補充核心資源,關鍵看 “資源是否匹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