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2026 年有報考計劃的考生,可通過以下解析明確邊界,避免踩坑。
一、企業訂單:多為 “自愿選擇”,少數綁定需明確條款
專升本聯合培養中的 “企業訂單”,指 “高校、專科院校與企業合作開設訂單班,學生畢業后優先進入該企業工作”,這類模式并非普遍存在,且以 “自愿參與” 為核心原則,僅少數情況有綁定要求。
1. 合理的企業訂單:自愿參與,權益透明
多數企業訂單班屬于 “校企合作增值項目”,學生可自主選擇是否加入,核心特點的是:
自愿報名:訂單班單獨招生或在聯合培養學生中二次選拔,學生需提交申請,通過企業面試后加入,不強制所有聯合培養學生參與;
權益明確:企業會提供額外資源(如企業導師授課、專項實訓設備、實習補貼),同時明確 “畢業后優先錄用” 的條件(如成績達標、無違紀),但不強制簽訂就業協議,學生畢業后可選擇留企或自主就業。
例如,山東省某 “智能制造” 專升本聯合培養項目,與當地車企合作開設訂單班,學生自愿申請后,企業每月提供 1500 元實習補貼,安排技術骨干授課;畢業后學生若符合車企錄用標準(如實操考核合格),可優先簽約,但學生也可選擇其他企業,無綁定約束。
2. 需警惕的違規訂單:強制綁定,限制就業
少數不良企業會與院校合作,以 “提供獎學金、降低錄取分數” 為誘餌,強制學生簽訂 “就業綁定協議”,屬于違規行為,具體表現為:
要求學生入學時簽訂《定向就業協議》,約定 “畢業后必須在企業工作 3-5 年,否則賠償違約金(數萬元)”;
限制學生自主就業或升學(如協議規定 “不得考研、不得報考公務員”),違反《就業促進法》中 “勞動者自主擇業” 的原則。
應對方式:若遇到此類訂單班,可拒絕簽訂綁定協議,或向當地教育部門(如省教育廳職成教處)舉報,維護自主就業權益。
二、強制實習:合理實踐要求與違規強制的區別
專升本聯合培養強調實踐能力,實習是培養環節的重要部分,但 “合理實踐要求” 與 “違規強制實習” 有明確界限,前者合法合規,后者需堅決抵制。
1. 合理的實習要求:納入培養方案,不算強制
若實習被納入聯合培養的正式培養方案(經省教育廳備案),屬于 “必修環節”,需按要求完成,不算 “強制實習”,核心特點是:
與專業相關:實習崗位與專業方向一致(如護理專業在醫院實習、計算機專業在 IT 企業實習),而非 “跨專業打雜”(如安排護理專業去電子廠流水線工作);
有學分認定:實習結束后需提交實習報告,通過考核可獲得相應學分,未完成則影響畢業,但學生可在院校合作的多家單位中選擇實習地點;
有基本保障:企業需提供實習補貼(通常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80%)、安全保障(如購買意外險),不收取 “實習押金”。
例如,湖北省某 “電子商務” 聯合培養項目,將 “6 個月專業實習” 納入培養方案,學生可在院校合作的 10 家電商企業中選擇(如淘寶店鋪運營、抖音直播運營),企業每月發放 2000 元補貼,實習考核合格后獲得 6 學分,屬于合理實踐要求。
2. 違規的強制實習:與專業無關、無保障、謀利性質
以下三類實習屬于違規強制,學生有權拒絕:
與專業無關的 “頂崗實習”:如安排機械專業學生去酒店做服務員、會計專業學生去工地搬磚,以 “完成實習指標” 為名幫企業解決用工短缺;
無補貼或收取費用:企業不發實習補貼,甚至要求學生繳納 “實習管理費”“設備使用費”;
延長實習時間:超出培養方案規定的實習時長(如要求實習 12 個月,遠超備案的 6 個月),影響正常課程學習。
應對方式:向院校提出更換實習單位的申請,若院校拒絕,可保留證據(如實習安排文件、企業通知),向省教育廳或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三、額外收費:合法備案收費與違規隱性收費的區別
專升本聯合培養的學費按本科院校標準收取,但可能存在 “合法備案的額外收費” 與 “違規隱性收費”,前者需按規定繳納,后者可拒絕并舉報。
1. 合法的額外收費:需備案公示,自愿選擇
僅兩種額外收費合法,且需滿足 “備案公示、自愿選擇” 的條件:
校企合作實踐費:若企業提供專項實訓資源(如獨家技術培訓、高端設備使用),需額外收費,需經省教育廳、物價局備案,公示收費標準(如每年 2000-3000 元),學生可自愿選擇是否參與(不參與則不收費,僅使用基礎實訓資源);
考證輔導費:若院校提供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輔導(如教師資格證、護士資格證),收費需明碼標價,學生可自主選擇是否報名,不強制捆綁。
2. 違規的隱性收費:無備案、強制收取,需堅決抵制
以下收費屬于違規,學生有權拒絕繳納:
“建校費”“贊助費”:以 “保證錄取”“優先安排實習” 為名,要求學生繳納數萬元的 “贊助費”;
強制購買教材 / 設備:要求學生從院校指定渠道購買高價教材、實訓設備(如溢價 200% 的專業軟件),不允許自行購買;
“畢業包過費”:以 “確保順利畢業” 為名收取費用,實則畢業審核是院校的正常職責,無需額外付費。
應對方式:要求院校提供收費的備案文件,無備案則拒絕繳納;若院校強制收費,可向當地物價局或教育督導部門舉報。
四、2026 年報考建議:3 步避坑,保障權益
第一步:查培養方案與備案信息
報考前登錄省教育廳官網,查詢聯合培養項目的備案信息(如培養方案、收費標準),確認實習要求、企業合作是否合規,避免選擇無備案的 “野項目”。
第二步:問清關鍵細節,留存證據
向院校招生辦確認 3 個問題:① 企業訂單班是否自愿,有無就業綁定;② 實習是否與專業相關,補貼標準多少;③ 除學費外還有哪些收費,是否有備案文件,將回復錄音或截圖留存。
第三步:遇違規及時維權
若入學后遇到強制實習、隱性收費等問題,先與院校協商,協商無果可撥打省教育廳舉報電話(如湖北省教育廳舉報電話 027-87328039),或通過 “12345 政務服務熱線” 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合理情形需配合,違規行為要抵制
專升本聯合培養中的企業訂單、實習要求、額外收費,并非全是 “坑”—— 合法合規的企業訂單能提供優質資源,合理實習能提升實踐能力,備案收費能保障額外服務;但違規的綁定、強制、隱性收費需堅決抵制。2026 年考生只需提前查備案、問細節、懂維權,就能在享受聯合培養優勢的同時,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免責聲明: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聯系郵箱:543779269@qq.com。
在專升本志愿填報中,不少考生因無法準確識別 “聯合培養” 專業,要么誤報非聯培專業錯失實踐資源,要么漏報聯培專業錯過低分升學機會。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 專業有明確的官方標注與信息來源,只需通過 “查渠道、看標注、核細節” 三步,就能精準識別。2026 年考生可按以下方法操作,避免志愿填報失誤。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不少考生擔心遇到 “企業訂單綁定就業”“強制安排實習”“隱性額外收費” 等問題,影響學習體驗與權益。實際上,這三類情況在聯合培養中可能存在,但需區分 “政策允許的合理情形” 與 “違規侵權行為”,并非所有聯合培養都有此類問題。
通過專升本聯合培養獲得本科學歷后,不少考生擔心 “聯培” 標簽會影響后續考研、考公、考編,甚至誤以為 “學歷認可度低,報名會被拒”。實際上,聯培升本屬于全日制普通專升本范疇,學歷效力與普通專升本完全一致,在考研、考公、考編中無額外限制,僅需滿足各類考試的統一報考條件。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學習中,部分學生因 “專業興趣不符”“家庭地域變動” 想轉專業或轉學,卻擔心 “聯合培養模式特殊,調整無門”。實際上,這類調整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受 “省教育廳統籌政策”“校校合作協議” 雙重約束,比普通專升本(非聯合培養)更嚴格,且需所有合作主體一致同意。
在專升本聯合培養報考中,學費收取標準是考生關注的實際問題 —— 不少人疑惑 “全程在專科上課,學費按專科收還是本科收?”“分段上課會不會兩邊收費?”。實際上,專升本聯合培養學費有明確政策依據,無論培養地點在哪,均統一按合作本科院校的同專業學費標準收取,與專科院校學費無關,僅部分特殊情況有細微調整。
不少考生擔心:專升本聯合培養若兩年都在專科院校上課,會錯過本科院校的優質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師資),導致學習資源 “打折”。實際上,兩年全程在專科上課的聯合培養,資源并非 “絕對縮水”,而是 “適配性調整”—— 專科院校的實踐資源更貼合需求,本科院校也會通過多種方式補充核心資源,關鍵看 “資源是否匹配培養目標”。